英语百科 | 中国最大的英语学习资料在线图书馆!  > 所属分类  >  英语文化   
[0] 评论[0] 编辑

Emily Dickinson

 
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在一八八六年与世长辞;而她深锁在盒子里的大量创作诗篇,则是她留给世人的最大厚礼。纵然在她有生之年,她的作品未能获得当时的青睐,然而周遭众人对她的不解与误会,却丝毫无法低损她丰富的创作天分。根据现存作品,艾米莉惊人的创作力为自己,也为世人留下一千八百首诗,包括了定本的一千七百七十五首与新近发现的二十五首。
  艾米莉的妹妹——拉维妮雅(Lavinia)认得艾米莉的字迹,但她却不了解这些文字代表的是艾米莉终其一生的热情。当她发现这个藏着一千多首诗的箱子时,她真的十分震惊。无论拉维妮雅是否了解这些诗句的真正价值,或者只是因为它们是“艾米莉所写的诗”,她都坚信这些诗作一定得出版。通过她的大力奔走,再加上玛波·鲁米斯·陶德(Mabel Loomis Todd)编辑的鼎力相助,第一辑的艾米莉诗本终于在一八九零年付梓出版,书里所收录的诗作只是艾米莉毕生创作中的一小部分。第一辑总共印了十一刷,而第二辑及第三辑也分别在一八九一年及一八九六年顺利付梓问世。一般大众及多数的评论家都给这些诗作相当高的评价。到了一八九六年,艾米莉·狄金森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知名诗人。之后更多的作品,包括许多由其它管道收集的诗作,在接下来的五十年大量地出现,但直到一九九五年全三册的定本才由汤玛斯·约翰森(Thomas H.Johnson)审定出版。这本书一共收集了一千七百七十五首诗以及一些断简残编,并依照时间顺序编辑排足,由哈佛大学出版社的贝尔耐出版部(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出版。
  艾米莉死后,世人才重新定位她的诗人身份,同时也认清了自己错过些什么。然而,艾米莉的个人真实生活风貌,却始终难以真正获得厘清。虽然市面上有不少关于她的传记、评论及心理分析的著作出现,但她的日常生活却鲜为人知,而且艾米莉与周遭亲友间的相处关系,却一直没有什么资料留存,于是大多数人仅能揣测这些关系的真正面貌。最近这几年,许多出土的资料已经让黑暗的角落有了一线曙光,但是所谓“真正的艾米莉”,学界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诠释。
  艾米莉出生于一八三零年十二月十日,在三个小孩之中排行第二,家庭是马萨诸塞州安贺斯特(Amherst,Massachusetts)的一个富有家庭。她的祖父是山谬尔·富勒·狄金森(Samuel Fowler Dickinson),他是安贺斯特大学的主要发起人之一;父亲爱德华(Edward),与她的哥哥威廉·奥斯丁·狄金森(William Austin Dickinson)都是相当富有的律师,传承了家庭里开放的传统。艾米莉曾在安贺斯特学院及圣约克山女子学院(Mount Holyoke Female Seminary)接受教育,可是她在圣约克只待了两个学期,之后她就回家,终其一生未再离开。艾米莉相当恋家,所以她甚至不肯离家做短暂的旅行。在一八六四及一八六五年间,她曾在波士顿住了几个月,以便让医生治疗她奇怪的眼疾,而她回来以后就再也不曾离开。从一八六零年到一八七零年的十年间,她变得更加孤僻,最后甚至不肯接见大多数访客,也不到隔壁哥哥家去拜访。到了某个时期,或许是在七零年代中期,她开始只穿白色的衣服。从她的信件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暗示,里面提到艾米莉在二十岁之前,就开始感受自己诗的创作力,但已经被确定写在一八五八年以前的诗并不算很多。在那个时期,她已经开始用她闻名的形式写诗,也奠定了她成为美国最伟大诗人的地位。
  她的诗让我们得以分享她深刻的思维:那关于死亡、永恒、自然、爱与诗的哲学。但这些诗大都只是暗示着那些真正引发灵感的事件罢了,我们对艾米莉日常生活的资讯,大部分都是由她在一八四二年到一八八六年的信件中得来。她所有已知的信件都收集在全三册的《艾米莉书简集》(Letters of Emily Dickinson),由汤玛士·约翰森与西奥朵拉·华德(Theodora Ward)所编辑。无疑的,这几册的书信只是艾米莉所写的一小部分,虽然她很孤僻,但她却有一大群朋友让她常常写信。对她来说,书信是另一种形式的艺术表现,书信的语言与诗的语言相当接近。艾米莉自己所收集的信件,却在她死后被拉维妮雅焚毁,很明显地是艾米莉要她这么做的。
  现在我们至少找到了艾米莉·狄金森的第三种资料,那就是她在一八六七年到一八六八年所写的日记;她生命中一段鲜为人知的时光。这个日记的发现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虽然这些日记被藏了许久,让学者挣扎着要解开这个谜团,也使许多崇拜者的想像力发挥到极致。
  艾米莉·狄金森的人生大都是在她出生的房子里度过的,这栋砖造房屋是由她的祖父在缅恩街上所建造。因为经济上的困难,狄金森家在一八四零年卖了这栋房子,移到北欢乐街的房子住了十五年,后来爱德华·狄金森在一八五五年又把这栋房子买回来。艾米莉最喜欢这栋房子的地方,就是东边的温室,她在那里种了许多冬天能开花的植物,并且在窗户边的小书桌上,她写了许多诗。
  玛莎·狄金森·比安棋(Martha Dickinson Bianchi)是艾米莉的侄女,也是家族最后的幸存者。她继承了这栋房子,并在一九一五年将它卖给当地的教区牧师。接下来这一年,这栋房子被重新装修,也拆掉了温室。在拆掉这片斑驳的墙壁时,其中的一位工人发现了一本皮面的书。显然它是被藏在墙壁里或是塞在缝隙间,在这个时候艾米莉已经是安贺斯特家喻户晓的名字了。结果这位木匠不但是个爱诗人,还是她的崇拜者之一,他一打开这本书就发现,原来这是艾米莉的日记。他告诉自己的孙子,他感到一阵“狂乱的颤抖”。因为这个发现是如此令人震惊,所以他将这本书藏在他的午餐盒里,并在工作结束后把它带回家。在他仔细阅读每一页之后,他告诉自己,他应该将这本日记送交给能够将之公诸于世的人。但他念了又念,越来越被诗人的魔咒所吸引,竟然开始想象自己是她的密友。于是他说服自己,无需将这本日记送交出去。最后,在良心谴责的问题完全克服之后,他将这本书藏在卧房一个橡木箱子里。接下来的六十四年之间,他常取出阅读,直到他完全将日记内容熟记为止,甚至连他的家人都不知道这本书的存在。
  在一九八零年他以八十九岁的高龄逝世,在此之前他将这个收藏告诉他的孙子(因为他的独子比他还早离开人世),同时也坦承自己阅读的快感,总是掺杂了无休止的罪恶,他要求孙子想办法弥补自己的过失。然而,这位孙子也继承了对诗的热情,他的良心也很容易麻木不仁。所以他一方面计划将这本日记永远占为己有,另一方面也决定该如何处置它。经过了许多年,这本书的编辑通过了许多渠道,在当事人都匿名的条件之下,获取了这份珍贵的文件。现在,经过将近七十五年的延宕之后,这本书终于能满足所有狄金森迷的需要。
  这本日记是一本小小的、深棕色的书,大约是五乘七英寸的大小,里面的空白页被设计为做任何形式的书写。里头的记载每则都有日与月的日期写在抬头处,不过年份的记载只出现过一次。日记是用墨水写的,划掉或修改的字并不多。有可能艾米莉先以铅笔为部分、甚至是全部的日记打草稿,就像她写诗的方式一样,但是其中的几则记载却好像又有别种做法。日记开始于一八六七年的三月,结束于一年多之后,一共有一百零二则记载,显然其间的间隔从几天到一星期都有。第一则记载说明了,为什么艾米莉·狄金森要写日记,但一八六八年四月突然结束的原因却不太清楚,但最后一则日记的确有结束的感觉。正如艾米莉在其它地方所说的,“我的生命太简单艰苦,以致于有人可能为此感到不安”。这本书更重要的是,它像是一扇通往她灵魂的窗户,为我们展现了某些事件的发生情形。的确,第一则记载说明了她对这一点的坚持。
  与日记的出土一样令人兴奋的,是那间杂在日记之间的二十五首未曾出现的诗,让她的诗作总数达到一千八百首。同样的,这些诗虽然零散地出现,但每一首皆与前后的日记有相当的关系。
  正如许多人所预期的,这本日记也接触了许多她的诗与信所提及的主题:包括神与人的关系、信仰的真相、日常生活中死亡与受难的阴影、爱在她生命中的角色、而且特别是诗的力量如何在她身上呈现,让她牺牲一切只为追求诗。这些日记揭露了很多人们以往只能用揣测的,也敉平了许多错误的评判,但或许到最后艾米莉·狄金森仍然是一团谜。无疑地,这是她的人格特质之一。现在看来,她公开地躲避大众以及所带来的声名,彰显了她心中对命运的了解,以及对自我艺术成就的终极信念。然而,她要将来的人们通过她的诗来了解她,在那里她用没有人尝试过的方式来“歌颂这个世界”。
Emily Elizabeth Dickinson (December 10, 1830 – May 15, 1886) was an American poet.
 Born in Amherst, Massachusetts, to a successful family with strong community ties,
 she lived a mostly introverted and reclusive life. After she studied at the Amherst
Academy for seven years in her youth, she spent a short time at Mount Holyoke Female
 Seminary before returning to her family's house in Amherst. Thought of as an eccentric
 by the locals, she became known for her penchant for white clothing and her reluctance
to greet guests or, later in life, even leave her room. Most of her friendships were
therefore carried out by correspondence.

Although Dickinson was a prolific private poet, fewer than a dozen of her nearly eighteen
hundred poems were published during her lifetime.[2] The work that was published during her
 lifetime was usually altered significantly by the publishers to fit the conventional poetic
 rules of the time. Dickinson's poems are unique for the era in which she wrote; they contain
 short lines, typically lack titles, and often use slant rhyme as well as unconventional
capitalization and punctuation.[3] Many of her poems deal with themes of death and immortality,
 two recurring topics in letters to her friends.

Although most of her acquaintances were probably aware of Dickinson's writing, it was not until
 after her death in 1886—when Lavinia, Emily's younger sister, discovered her cache of poems—that
 the breadth of Dickinson's work became apparent. Her first collection of poetry was published in
1890 by personal acquaintances Thomas Wentworth Higginson and Mabel Loomis Todd, both of whom
 heavily edited the content. A complete and mostly unaltered collection of her poetry became
available for the first time in 1955 when The Poems of Emily Dickinson was published by scholar
 Thomas H. Johnson. Despite unfavorable reviews and skepticism of her literary prowess during
the late 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y, critics now consider Dickinson to be a major American poet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Leaves of Grass    下一篇 Harriet Beecher Stowe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